今年以来,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,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。2月初,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下发通知,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,确保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。国机集团下属企业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(简称中国一拖)作为我国农机行业骨干企业,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。目前,中国一拖产能由2月份的30%迅速提升至3月份的满负荷生产,预计3月份产量将超计划完成,销量也实现同比增长,弥补了前期因疫情造成的欠产欠销,为我国春季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强保障。
提前谋划储备 迎接春耕复生产
疫情暴发初始,中国一拖在国机集团的安排部署下,提前谋划,积极应对。明确各项工作责任分工和应急预案,建立起 “横到边、纵到底”的疫情防控管控体系,对全体员工进行行程轨迹摸排,建立以部门为单位的员工个人健康日报机制。在国机集团强大后盾的支持下,中国一拖储备了足够的防疫物资,以疫情防控到位为前提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。
2月初,受疫情影响,原材料、外协件供给不足,生产人员紧缺,物流运输不畅等因素严重制约产能提升。面对挑战,中国一拖采取协助供应商复工复产、疏通物资运输渠道、协调瓶颈采购件转入内部生产等措施促进生产。2月下旬,周边168家供应商全面复工复产,中国一拖生产全面快速恢复,为备战春耕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线上线下同推进 建立营销新模式
产能抢出来了,营销服务怎么办?中国一拖增强营销主动性和灵活性,及时调整商务政策,为经销渠道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,提升市场保供能力。
同时,中国一拖利用在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直播讲解等方式,进行产品讲解、服务培训、使用保养、用户答疑,为用户提供线上讲解、线上订机等服务。在线上提供营销服务的同时,中国一拖还积极为用户提供线下提机、线下送车等服务。为更好地全方位满足春耕市场需求,中国一拖营销团队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,已分批抵达市场一线,积极做好春季营销。
日前,为帮助用户做好三夏跨区作业准备,河北金土地农业机械贸易有限公司行唐县分公司,集中为17名专业跨区作业用户办理验车挂牌手续。据了解,今年开春以来,东方红小麦机在行唐县销售40余台,成为今春行唐县最受欢迎的小麦机品牌。行唐县有名的跨区用户专业村更是集中购买13台东方红小麦机,组建东方红跨区作业队,准备全力战三夏。东方红行唐分公司焦经理介绍,行唐县每年有几百辆小麦收获机外出征战三夏。1~2月份虽受疫情干扰,但用户购机热情依然很高,尤其是购买东方红小麦机的用户特别多。东方红收获机华北大区经理刘伟帅表示,东方红小麦机在行唐县经过2年市场推广,年销量由2018年6台增长到2020年40余台 (截至3月份),销量和口碑双提升,深受用户欢迎。这源于东方红小麦机优异的作业性能,过硬的产品质量,完善的全国联保服务网络。而东方红小麦机细分用户群体,细化产品定位,坚持 “精品为先,优而不贵”,也让更多的用户快速实现回本,增加了收益。
截至目前,东方红大轮拖在湘鄂、辽宁等市场销售实现了同比20%以上的增长。东方红中小轮拖在西北、山陕等市场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逆势增长。当前,中国一拖春季服务月活动正在策划实施,将为用户春耕生产提供更加及时周到的服务保障。
精品工程为根本 一拖力量敢担当
中国一拖近年在动力换挡、无级变速、自动驾驶等农机领域先后取得重大突破。下一步将继续秉承精品理念,为国家农业现代化持续提供先进装备,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 “一拖力量”。中国一拖去年开始实施 “精品工程”,主要针对当前拖拉机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、国产拖拉机和国际一流拖拉机性能可靠性差距较大等问题,加快实施技术产品升级,LY1004是该项工程首款产品。
据了解,新开发的LY1004精品拖拉机,在田间作业工况下驾驶员耳旁噪声可小于80.5分贝,相关数值为国产拖拉机中最低。即使在与某国际知名品牌同马力拖拉机的田间作业对比试验中,LY1004驾驶员的耳旁噪声比对比样机也要低上0.5分贝到2分贝,其相关技术参数已达到国际一线水平。中国一拖针对静音难点展开攻关,应用了多种先进设计手段:在整体结构优化方面,用软件对产品噪声源进行定位分析,有针对性地优化结构设计,同时通过严格控制制造和装配质量降低噪声;在创新部件研发方面,为LY1004设计了新型减震器,能够削弱底盘震动力度。通过多种手段 “安静”下来的拖拉机,其驾驶室内可以播放音乐。
中国一拖还攻克了此前量产驾驶室内正压难题,使得有害气体和粉尘不能进入其中,进一步提升了拖拉机操作环境。在实际操作中,LY1004配备了多个工作灯组,夜间作业视野好,整体底盘密封性好,具备中耕、水田、旱田多种地形作业能力。作为我国农机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,中国一拖在引领行业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关键、核心作用。
未来,中国一拖将紧跟市场需求,不断推进转型升级,加强新产品研发、提高成套装备集成水平、创新营销模式、完善售后服务,在扩大对外开放、加强政企研合作等方面树立典范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。(记者 李芳蕾)